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范家塘”棚改“硬骨头”,备受关注

2016-04-25 美丽朝天宫

       注:“范家塘-文津桥”棚改项目,一直牵动着各方神经,特别是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。今选登4月22日《新华日报》“新华调查”稿“硬骨头咋啃,范家塘刷新拆迁印象”。


百姓和人大代表呼吁三十多年,南京主城最大棚户区迎来改造

硬骨头咋啃,范家塘刷新拆迁印象


昨天上午,南京范家塘217号住户周书财搬离住了30多年的家。截至当天,范家塘居民在拆迁协议签订前已有410户提前交房。就在此前一天,财政部、住建部联合发文,提出通过税收、债券等途径,将更多资源和资金向棚户区改造倾斜。

作为南京主城规模最大的棚户区,范家塘改造在社会各界呼吁30多年后终于启动——这块棚改“硬骨头”怎么啃下来,备受关注。

一代变四代,房子“长”到三层

距繁华的南京新街口一公里,朝天宫之南,建邺路、莫愁路、水西门大街、城西干道紧紧围合的一大片棚户区,那就是范家塘。紧挨着喧闹的市中心,孤岛般的范家塘生活着1940户、6500多人。

走进范家塘,记者仿佛步入几十年前的时空。破旧的三四层小楼,一幢连着一幢,居民伸腿可在空中跨到邻居家,电线如蛛网在外墙交错盘结。范家塘79号住着李家荣一家。李家荣87岁,原先住的房子30平方米,后来生了4个儿子,儿子生了孙子,孙子生了重孙子,房屋随着向上“长”到三层,每层又向南向北拓到40多平方米。李家祖孙四代,五个家庭16口,就挤在这里。

“在范家塘,三代人住二三十平方米小房子,很普遍!”李家荣回忆,范家塘原来就是一口塘,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填平,外地逃荒的、本地没房的,在填平的塘口上盖起草棚。1958年,政府出钱,百姓出力,把草棚翻建成平房。他感慨,范家塘最初给了他一个家,可这个家越来越不像家,自己老了不要紧,做梦都想儿孙能住上像样的房子。

范家塘23号二楼住户陈玲告诉记者,一楼有21平方米,住了两家人,每家又在屋顶加盖两层楼。

此次改造,范家塘136号住户穆捷军第一个交房搬家,她带领记者走到曾经居住的房子。房子一楼15平方米,伸向二楼的简易木楼梯陡得如直立,只能容一人上下。“我不能让小孙女再住这种地方!”穆捷军说,自己在范家塘出生,一住就是60年,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住上套房。

范家塘征收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朱冬云介绍,范家塘(包括文津桥)棚户区建筑面积9.68万平方米,人均住房面积仅5.3平方米,户均住房面积17.5平方米,逾四分之三的家庭住房面积不到50平方米。

范家塘不仅居住环境差,居民收入也低,这里有128户吃低保。李家荣的三儿子李学智十几年前下岗,现做保安。他说,范家塘没几个居民有像样工作,下岗的、生病的,占相当比例。

“范家塘有十条弄堂,我所在的那条弄堂,除了我在外摆摊卖衣服,其余同龄人要么做保洁,干挣钱少的活,要么在家闲着。我们这儿90%以上的人不想再蹲下去。”陈玲说,“范家塘氛围不好,好多人才四五十岁,身体就有这问题那问题,没精打采的。早点搬走好,换个环境,继续打拼。”她直言,26岁的儿子要是有对象,无论如何不能带到范家塘。这里的年轻人如果谈朋友了,家里就会去外面租房图个体面。


信息全公开,托底有保障

处于城市中心的范家塘就是这样和城市格格不入。上世纪80年代起,范家塘居民年年都反映要拆迁改造,秦淮区人大代表几乎每年都提议案,呼吁改造范家塘。但是,由于范家塘建筑密度高,人口密集,拆迁改造成本高,在历经周边城西干道建设、莫愁路改造等多个城市建设项目后,范家塘毫无改变,成为被“遗忘”的角落。

2013年到2015年,“建议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范家塘等非成片区小地块危旧房”连续3年成为南京市人大1号建议案。2015年,南京决定通过市级财政支持,把范家塘及周边的文津桥列入棚改。

范家塘棚改资金缺口初步预计远远超过10亿元。秦淮区副区长戴新介绍,范家塘改造征收腾出的地块,主要用于建设地铁5号线朝天宫站点。此外,还将建设城市配套设施和市民公共活动空间。

范家塘136号居民殷宪鹏说,大家都知道,范家塘拆迁政府肯定赚不到钱,否则也不会拖到现在。大家最关心的就是,改造能不能真的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状况。

不同以往,今年南京棚改拆迁置换有保障托底,居民选择更多。可以选择置换保障房,也可申请房,还有。想要房子的,可选择保障房和共有产权房;只想有个地方住,符合条件的,可申请公租房,一个月只需租金四五百元。在房源上,石门坎附近有正在建设的“壹城南苑”“紫阳佳园”,东花岗和岱山两大保障房片区则有现房可供选择。

城市拆迁最受人诟病的是补偿和安置情况不透明,存在弹性空间,从而滋生矛盾,损害政府公信力。朱冬云介绍,范家塘是南京首个运用征收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拆迁项目。系统上,征收户的所有征收、补偿情况全部公开,可供随时查阅。公布的项目包括征收补偿协议、房源申购,以及共有产权房、公租房享受情况。“拆迁现场会放置触摸屏,还在开发手机APP,谁都可以随时查阅到每家每户的补偿情况。”此外,指挥部还将制作房源画册,把所有的房源位置、户型都展示出来,让居民心中有数。


迁的是房子,安的是人心

今年,南京全面启动新一轮棚改,到2020年,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的418个棚户区将全部完成改造,涉及11万多户。11万多户家庭的大迁移,带来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,更是一次心理上的冲击。

范家塘2弄31号的赵立华,今年84岁,一家三口都是老病号。这几年,120救护车到过赵立华家四五次,有时是老头突发脑梗,有时是老太心脏不好了。“我们不敢离医院太远。”赵立华说,希望保障房离主城近一些,去医院方便。不要多折腾,最好就搬一次家。

老人说,在范家塘住了60多年,附近的晚辈都喊自己“舅舅”,一遇上事,大家都来帮忙。这次拆迁,也是政府想为范家塘人做好事,自己会努力配合。还没说完,老人的泪就下来了。

57号—1的朱国华在路口摆了锅炉卖开水。他拿出工商营业执照告诉记者,他这个“国华开水供应站”2003年就办证了。“一瓶两毛钱, 一天200瓶,一个月也有千把块钱。”朱国华说,以后搬家了,生活费就成了问题。

更多的人像陈玲那样,已经到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实地考察,她谋划着在离摊位最近的片区拿到保障房,儿子迫不及待想要住进新房。

本月底之前,指挥部将公布每户家庭的征收评估情况,接着公布所有的房源信息。多年来蕴积的诉求、隐藏的矛盾,都可能在这个阶段集中涌现,政府棚改新思路将接受更大的考验。

本报记者 颜 芳 徐宛芝

配图:21日拍摄的范家塘现状。

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乐 涛摄



相关阅读

焦点|主城最大棚户区范家塘今起改造


这样的棚改选房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


你可能喜欢

中医文化大型组雕亮相熙南里


省民委来了@南京七家湾民族之家工作站


朋友,这只犬还能养吗?


南京广电越界梦幻城绝密报告(第三回)


分享:社区工作者友谊的小船咋就说翻就翻了?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